婚慶套系
- » 婚慶套系
聯系方式
聯系人:李先生
電話:0553-380102
郵箱:szbccc@msn.com
三代人的婚慶變奏曲 |
編輯:蕪湖愛都婚慶策劃服務有限公司 時間:2012/04/11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三代人的婚慶變奏曲 |
農民居家過日子,逢年累月最讓人高興的事,莫過于男婚女嫁。時光流逝,解放至今六十年間,時代不同,生活水平不一樣,舉辦婚慶也大不相同。回首我經歷過的五次婚慶,至今記憶猶新,歷歷在目,猶如時代歌曲一樣,隨著時代變遷演繹出不同的旋律。 1957年,那時我只有十九歲,正是毛主席號召全國農民走合作化道路,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時期,那時我和老伴一起在社里當會計,經過一年多接觸,心投意合,自由戀愛,于1959年1月辦理了結婚證,走進了婚禮殿堂。這年是我們國家三年自然災害的頭一年,社員吃糧靠國家救濟,每人每天六兩糧食定量。穿衣靠國家發的每人每年12尺布票。結婚前夕,在縣里工作的哥嫂與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東借西湊找來布票,為我倆結婚每人做了一套被褥。在供銷社扯了布料,做了一身新衣,總共花了不到200元錢。結婚這天社里派了一輛農用馬車將老伴從二里路遠的東段村接來。婚慶上只辦了兩桌四碟一碗的酒席。事后聽哥哥說:整個喜事全算上花了不到500元錢。 1983年,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不久的改革開放年代,生產隊將土地剛剛分田到戶。大兒子已到了結婚年齡,家里用多年積攢的錢蓋了3間新房,事前花了近萬元錢,購買了幾件家具和一臺18寸彩色電視機。還為新媳婦在縣城購買了幾身新衣。婚慶這天,辦了三十多桌酒席請親朋好友,那時在村里還算辦得比較熱鬧。 1985年,改革開放以后,農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,村里辦起集體企業,個人也可以辦工廠做買賣。農民由過去只靠土里刨食到就近工廠里上班掙錢,家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起來。這年我們家又重新翻蓋了5間新房和新蓋起了5間倒座。為給小兒子結婚裝修了新房,購買了新式家具和家用電器。那時只有大工廠里有少數的小汽車,婚慶這天,為了趕時髦,托朋友借來3輛小汽車和面包車,將新媳婦接來舉行婚禮。又辦了40多桌酒席,請親朋好友參加婚宴。 要說家里辦婚慶,最風光、最時髦的還得說2007年和2009年兩個孫女出嫁時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改革開放為農民帶來了致富商機,兩個兒子先后在村里辦起了塑料模具、鋁合金門窗個體工廠,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,家里日子越來越富裕。大孫女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后結婚,大兒子陪送給她在縣城買的一套住房,時髦的家用電器應有盡有。2009年小兒子的女兒出嫁時陪送給她一輛紅色長安小轎車,全套新型的家用電器。兩個孫女婚慶這天更風光的是八輛紅一色的小轎車,佩紅戴花,前邊錄像車引導,長長的迎親車隊開到了家門口。婚后全家人觀看錄像和每人花了3000多元照的藝術結婚影集時,高興的我和老伴合不上嘴。老伴激動地說:“想想咱倆那時的婚慶,再看看當今時髦的婚慶,這真是時代變遷!” |
上一條:中國婚禮習俗知多少? | 下一條:中國現代婚禮和西方婚禮的不同 |